“全鏈條”發力節糧減損
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確保產能,還要時刻不忘“節糧”“減損”,加快推動糧食“生產、儲存、運輸、加工、消費”全鏈條協同發力。21日,我市發布《關于落實糧食節約減損的實施意見》,發出上述號召。市農業農村、糧食和物資儲備等10余個部門各有任務,節糧減損無錫路徑由此敲定。
“節糧減損”是系統工程。“盡管我市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和糧食倉儲整體水平走在全省全國前列,但‘節’‘減’仍有空間。”市農業農村局人士說。如水稻機插秧,農機和農業技術結合得好的話,一畝只需稻種6至7斤育成的苗,而粗放方式下一畝需10斤左右稻種育成的苗。小麥采用半精量播種方式,一畝只需麥種15斤,而圖省力隨意播種的農戶,一畝麥種用量增至1倍左右。稻麥收割如時間過早或過晚,或農機過老或未及時調整,也會導致機收損失率過高?!兑庖姟访鞔_了應對舉措:要推廣高產穩產、多抗廣適、宜機種植稻麥品種,加強推廣應用小麥精量半精量播種等關鍵技術,強化農機、技術、品種集成配套,著力提升糧食精細化種植、收獲水平;要加快推進糧食和物資倉儲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加速提升設施設備能級,全面推進綠色儲糧技術應用,通過新倉型、新材料、新工藝等進一步提升糧食安全儲藏水平,節糧減損。
優化運輸、加工方式,以讓更多糧食進入市場和儲備庫,發揮穩定市場效應。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人士說,糧食運輸損耗客觀存在,但有改進空間。如運糧車不是集裝廂車,運輸過程中糧食易遭雨水浸滲而霉變;鐵路、港口和糧倉之間的散糧中轉設施設備跟不上趟,糧食易因運輸時間拉長而散落損耗?!兑庖姟访鞔_,要加強散糧接發設施等物流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運用,推動物流企業智能化升級,在糧食物流通道、樞紐等開展多式聯運高效物流銜接技術示范。針對當前糧食加工過度追求“白米精面”,相當于部分糧食被損耗的狀況,《意見》倡導企業適度加工,并加強加工設備智能化改造,將米糖、麩皮等加工副產物轉化為飼料等產品,減損的同時提高企業運行效能。
作為節糧減損主陣地的消費端,我市將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引導?!兑庖姟访鞔_,鼓勵消費者“光盤”、提供“公勺公筷”,鼓勵打包等綠色用餐方式;嚴格公務活動用餐審批制度,原則上實行自助餐,不具備條件的推行簡餐、“小分菜”;進一步開展制止學校餐飲浪費專項行動,推進節糧宣傳教育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網絡。全市還將加強反對浪費監測評估,健全糧食、食品浪費行為投訴舉報、調查處置等制度,使更多市民和企事業單位確立“節糧減損相當于建‘無形糧田’”意識,營造濃厚的愛糧節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