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力釋放動能 讓科創不再等“貸”
多種科技信貸產品的創新推出與實施,正不斷破解輕資產、無抵押物的科技型企業銀行貸款難等問題,助力我市科技創新型企業釋放創新動能。據市科技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我市發放科技風險補償貸款91.42億元,獲貸金額同比增長18.01%,獲貸企業達到1576家,全年發放科技風險補償貸款有望首次突破100億元。
“500萬元貸款剛剛到,沒想到這么快!”位于惠山區的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這500萬元貸款,是我市科技部門聯手金融機構推出的“錫科貸”科技金融產品,即將投入到企業產能的增倍擴充中。
此刻走進這家企業的車間,一批發往成都的智能表面處理設備、零排放廢水處理設備和零排放廢氣處理設備正在加緊生產中。企業研發生產有條不紊,一方面依托于自身的創新實力,另一方面少不了腳下這片創新土壤里金融活水的澆灌。該企業是一家專注于智能表面處理設備和零排放廢水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和服務于一體的專業生產制造企業,擁有多項國內領先的核心專利技術。無錫大力實施的科技信貸政策在其發展壯大的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這筆貸款主要用來解決擴產過程中的資金短缺問題,預計全部投產后年銷售額將從現有的1.5億元增加到3億元左右。”企業負責人透露。
面對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銀行業內人士曾有不少顧慮:除了“錢景”不明,科創企業還往往自帶輕資產、無抵押、高風險、周期長等特點,在傳統銀行信貸審批場景下,這些特點成為企業融資難的“堵點”。如何補上科創企業的資金缺口?除了政府的大力推動,金融機構也在不斷自我革新。
承接了全市一半以上“錫科貸”業務的江蘇銀行,當前在科技信貸上已形成獨立體系,并組建了研究產業的“行業小專家”團隊。“不看抵押,主要看技術、看市場、看團隊。”江蘇銀行無錫分行科技金融相關負責人介紹,銀行會從產業體系、準入門檻、風險把控、未來前景等多方面形成審核標準,鑒定企業硬科技成色究竟幾何。多年的運行也給了銀行意外之喜:即便設立了專項不良容忍度,但由于有前期的科學評估,加上配套客戶經理盡職免責制度與資源配置、KPI考核向科技信貸的傾斜政策,以及對逾期還款企業展延期等個性化政策的推出,“錫科貸”“人才貸”等科技信貸的不良率是最低的。
多年來,我市科技信貸合作銀行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有16家省市合作科技風險補償貸款(“蘇科貸”)合作銀行、5家市級業務(“錫科貸”)合作銀行。圍繞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以及科技創新要素,各家銀行還不斷創新科技信貸產品。江蘇銀行無錫分行僅今年就新設立了“專精特新專項貸”、升級版“投融貸”、“揭榜掛帥”技術轉移專項金融服務三款創新產品,今年已新拓科技型中小企業230戶,新增授信8.4億元。寧波銀行無錫分行今年以來針對科技型企業投放免息貸款,截至上月末共投放免息貸款84筆,合計金額4.99億元。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均創設了“專精特新貸”相關特色產品。“做科技就是做未來”已經成為一種根植于銀行的科技金融核心理念。
加快推動優質科技金融資源向科創載體集聚,我市加快積極探索的步伐。市科技局相關人士介紹,本月我市將舉行科技金融進科創載體專場活動,明年活動將全面鋪開,并將建立科技金融工作站等工作機制,進一步為創新型企業發展保駕護航。